心灵驿站笫53期( 08.06.2013 )出版
小故事大启示:敲响成功扉门的人
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一个朋友, 他向出版社投稿, 经常被拒绝.
他就来向大仲马求教..
大仲马的建议很简单: 请一个抄写人, 把他的稿子干干淨淨重写一遍, 再把题目做些修改.
这位朋友听从了大仲马的建议, 结果他的文章就被一个以前拒绝过他的出版社看中了! 再好的文章, 如果写的太潦草, 谁会有耐心去拜读呢 ?
读后偶感
在成功路上, 苦苦追求的人, 偶尔不小心也会敲响成功殿堂的扉门, 只是那殿堂的主人也会在想, 这人凡事都那么漫不经心, 那么消极悲观, 算了, 还是让他在外面等一会儿吧.
德教箴言:无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 为道日损)
道教教导的[ 无为 ], 到底是什么?不做事就是无为吗?请看 [道德经 ] 第四十八章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矣. 故取天下者. 常以无亊.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话翻译] 太上道祖扶鸾亲译: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一个人如果是为了学问求知见的话, 是有益的. 但是这种益只是短暫的. 而学道就不同了, 因为学道是要损去知见, 除去情欲, 更要排除妄念, 所以是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於无为 ]:除了损去了知见, 情欲, 妄念, 之外, 更要把人情世态, 及名利虛华, 一并丟弃, 这样物我两忘, 私欲净尽之后, 就是达成无为的境界了.
[无为而无不为矣]:有了无为的境界, 就是无所不为了. 可是这个无为, 其中隐藏著深妙的玄机, 是动中之静, 静中之动的无为, 是虚中之实, 实中之虛的无为. 譬如, 天之无为而四时能行, 地之无为而万物能生. 因此人与天地合为三才, 如果人能无为, 性了然, 万物的造化, 无不在身心之中, 此是人之无为的妙处.
[故取天下者, 常以无事]:所以要得到天下, 如果以私欲之心, 或是仗持自己的力量, 去取得的人, 那么将不可得. 所以一个真正体悟大道的人, 他会以道德仁义去取得天下, 如古时候的尧, 舜, 禹, 这些圣人就是一个榜样, 不但取得天下, 又取得天下人民的心, 这才是真正的取得天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而秦始皇, 就以私欲的作为, 想将天下纳为己有. 其实, 这种作为, 反而使人痛恨, 使天地神祗不悦, 所以像这种取得天下的方法, 是不足以效法的.
老子结合了实际, 统治者应采取无为的态度. 要赢取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 就必须采取无私利的态度冶理天下, 不对天下人实施不合道理强硬的手段, 不对人们实行人为的干涉, 顺应他们自身的特点和德性来发展, 人民自然会服从管制.. 反之, 如果统治者以人主自居, 自然得不到人们的拥护, 也就不能长冶久安, 其统治地位自然会不攻自破.
论语一读
【六十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语译】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做;不用我,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做吧!”子路问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您要和谁在一起共事?”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六十三】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语译】孔子说:“如果财富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去追求,那就按我所喜欢的去做。”
【六十四】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语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人生哲理:人生之贵
人以正为贵, 心以静为贵,
体以健为贵, 欲以寡为贵,
怒以忍为贵, 话以少为贵,
哀以节为贵, 学以精为贵,
友以诚为贵, 富以仁为贵,
情以真为贵, 穷以志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