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詞

     沙巴兵南邦德教會紫和閣

              閣長黃省城德長                    

建立人間天堂淨土

 

   《心典》的結經辭中,為經文作了總結,這個總結就是德教會的行教目標,德生的大志願── “同登極樂土,共躋天堂歡”;這個景象就是華夏民族幾千年來不斷努力的共同志願:“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用淺白的話來解釋這兩句話,就是要大家一起登上極樂的土地,耍大家可以一起跨步登入天堂,享受天堂的理想與歡樂。如此跨上登入,就不會是遙遠的地方,而是近在眼前的人間。

 

   極樂國土是指淨土,是佛教理想的國土,現在佛教徒都在建設這個阿彌陀佛的國土,在西方,這個國土是個淨土,《阿彌陀經》說,這個國土遠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兒的環境很好,是“無有眾苦,但受眾樂”“極盡莊嚴”!只要信眾稱阿彌陀佛名號,能一至七日一心不亂,臨終時心不顛倒,就能待業往生,不會退轉,可修行至到成佛。

 

   天堂則是耶教的理想地方,信眾慈善虔誠一生,信仰篤行上帝之言,就能贖罪,逝世時,上帝會給他最後的判決,善者上天堂享盡一切美好,惡者判入地獄受苦受難,永不得超生。

 

   德教的信仰則兩樣都要,取淨土又取天堂,不是說去佛教的淨土,耶教的天堂,而是指奉行《心典》的修行來創造人間,令人間就如淨土一般美好,天堂一般的歡樂,用“登”用“躋”,含義就有“跨登上去”的意義,很有一步到位的意味。

 

   由這個“回向”“願望”解讀,可見德教是“人間的宗教”,為自己,更是為了子子孫孫,為一切眾生而建設,創造一個美好歡樂的人間,讓他們所有眾生都能生活在幸福的國土上。

 

   要建設這麼樣的人間,師尊勸諭德生信受奉行《心典》的教導,實踐落實是唯一的途徑,所以一定要透徹了解金章內容。

 

   希望“德教研究”同德,在這個行教工作加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