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福利是利己又利人的工作。社會弱勢群體,有貧、矜、寡、孤、獨、廢、疾者 (貧窮、鰥夫、寡婦、孤兒、沒有子女的老人家、殘廢、疾病的人),他們往往是長期陷入經濟困境,缺乏親情與關愛,若遇上天災人禍,更是苦不堪言,此時最需有人伸出援手、傳送温情!——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在社會裡,是居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位子,對於弱勢者,應予伸出援手。

 

 

        德教會慈善事業做得很好,德生要積極於慈善活動,對個體貧戶的定期布施、隨緣的孤老施贈、施醫贈藥、照顧病黎、辦氣功、按摩、捐血……在乃至大型的聯合布施如義腳……等等。

 

 

        人有一顆憐憫心,要加以啟發;仁慈發揮出來,促進身心平衡,自身才能受福報之益。行善可以給家人感召,促進家和諧;家家平和,社會自然安全溫馨--及時行善,越早投入,越大成效。行善更是為了自己!福德有五:

 

 

修心:人性本善、天性本善;最純粹的心靈叫做良心。只因肉體上物質的慾求慾望,慾心玷污人的本性,常行善就如常拭去這些塵蒙:一個笑容,讓人如沐春風;一句鼓勵,讓人看到希望;一句由衷的贊美,讓人增加信心;一句慰語,讓人勉於恐懼;一伸援手,暖和了倒懸之苦……。因此,自己的心靈也明智照淨。

 

 

修身:苦難的人們,有者受智能所限,有者經久憋氣,有者憤世嫉俗……其言行反應,往往超出常態,而你又能心平氣和,平等相待;能親切對待你所討厭的人、能和易近人對待惡言無禮的人、能尊敬被人瞧不起的人……這就是最好的修行。

 

 

功德:俗語有言:吃多少用多少,是已定數了!, 這是宿命論。而人生並非一定如此。可以長進一生,仁義智孝悌忠信皆是德,可以突破一切已定數;同樣可以用善行功德,令福份無限。

 

 

家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快樂:為善最樂,快樂是即時的回饋。經驗告訴我們,每行一善,內心中便浮起喜悅;多行善行,內心喜悅就不斷擴大;常行善行,就形成快樂的人生了!

 

 

方法做得對,便能一舉多得:

 

 

  慈善工作可以出錢、出力、出錢又出力,不是數量多寡的比較,而是力誠懇的大小:我雖非富有,但捨得捐助;我付出體力,但不怕髒不埋怨;主動而不被動,不逃避。

 

 

  視受施者人格平等,態度友善,不高傲、不待慢、更不可頤氣指使。

 

 

  不要為了宣傳,拉來老幼排班照相,不宜展示其殘弱;列隊相迎或領受施物紅包,都是慢他高己的行為,添福增德不得,反而惹來怨氣。

 

 

  以正心、誠意、及時做正確的善行,不求錦上添花,但做雪中送炭。探訪孤兒院、老人院、殘障院……,病人探訪、支助貧户、領養學生……。捐血、導善、助印經典善書……皆是功德。

 

 

  勸人参加行善。

 

 

工作內容

 

 

濟孤探老---孤老障資料存檔、定期拜訪、物品贊助。

 

        ---物回收、環保教育。

 

        ---捐血活動、捐血資料存檔、緊急捐血。

 

        ---學生領養、學生獎金貸款、學校贊助。

 

        ---輔導生活、學習生命意義、促進家庭教育、健康講座、醫藥講座。

 

個體慈濟---家照顧、家領養、家重建。

 

        ---施醫、施棺、協葬、助念團、醫院拜訪、病黎協助。

 

        ---火災、水災、災難。

 

        ---訓練、生計技能。

 

        ---舉辦團康、生日會、節慶會。

 

 

1.  慈善事業不只是用錢把錢送到受施者便認為解决了問題在急救時濟資施錢有一個緩衝期,有後續,讓受施者有能力自己獨立生存更為重要,有時簡單的方法正確的方法也可以達到慈善救濟的作用與目標

 

2.  每一項工作都不可輕視要有訓練,調善款運用有組織進行捨施者受納者成為贯聯

 

 

3.  慈善工作要提升成為慈善事業,對個人來說是慈善功德。故做到受施者得益施舍者修行。布施可以用物質,金錢,體力,給於教育,給於歡喜心……口施給人信心物施給人渡過急難教施讓人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