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教常禮‧插嘴
德教信眾要以修德為目標,而“德”的完成,就如《心典》所說,其含藏着的是“行禮” ;“禮”就是則、戒、律、法的古代總稱;“禮”是德教會的最大修行起步點。而眾禮中有殿禮、祭禮、人生儀禮、最基本的常禮。
在常禮之中,最先要修的是“口德”,什麼叫口德呢?簡單說是“非禮勿言”。說是非、打妄語、講沒有營養的話、講一些令人想入非非的話,講會令人失望傷心的話,講令人害怕恐懼的話……等等都是“非禮”的話,都是口上缺德。再具體講講我們常犯口德而不知的行為,其造的“業”也不小。我講一些 “小問題” 來提醒大家。
-
在開會時,人人針對問題而談,而你却離題亂扯,浪費人家的時間,支開主題的內容,這是缺德的口業,好像說,談着某項的議程,如復準前期議案,你不依前期記錄逐項談,而拉扯到別的題目,或是把較後的議程移前來談,最糟的是,談些與會議無關的話。
有的人,遲到了,還不知“恥”,居然大搖大擺進會場,還過去給每個人握手,打招呼,唯恐別人沒有注意到他遲到的無信無誠舉動,有的居然還和別人講起廢話來,無視會議的進行,更無視中斷了大家的討論,缺德得不得了! -
別人的談話,可能一組人,可能兩個人,有時分不出是“私下語”,而你貿貿然地加入,由於公開地方,應該是誰都可以加參於的,但最缺德是,半途加入的人不懂靜靜聽,了解一下他們在討論什麼,居然馬上開聲插嘴,中斷別人議題,很無禮。特別是一些女性,還向在場的某個女性,說你的頭髮很美,你的衣服很好看,那天在街上遇到你……很具惡意性地中斷他們進行中的討論議越。這種人,怎麼不背起或輕或重的罪業呢?平時怎麼行善布施,能否夠足以彌補這種壞行為嗎?
上面談的兩個問題,是所有人最容易犯上的口業,德生要修行,從這兩個行為開始,然後進一步修。消極的“謹言”先做,非禮勿言,然後進一步做積極性的善行,做好這個口的修行,怎麼能稱為心地好行慈善;口業不修,唸經誦典又有什麼用處呢?
什麼是積極性的“口業”善行;講好話,稱贊別人的好話,鼓勵別人的好話,幫助別人解除恐懼和害怕的好話,給別人解除誤會的好話。進一步的好話,勸人行禮修德,再進一步,是教人如何行禮修德,這是累功積德,積德累功;講德法是最好修行了!
語言的傷害,從個人來講,會給他修行上的阻礙,甚至使得心存怨恨,讓你多增加怨家債主,從重處講,會讓集體受到損失,大眾的怨氣與損失,合起來的“報譴”是巨大的,對有意追求“以增天爵,以邀吉亨”的人,要切記切記,輕犯不得!(最近打官司者,若害怕這個“天譴之報”,一定會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