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则:不怨:恕人以消恨。

八戒:不欺、不偽、不貪、不妄、不驕、不怠、不怨、不惡

 

       怨,恨也。强烈不满情緒與深深責怪之意,如怨憤、怨恨、怨毒、怨氣、怨言…等,怨恨的聲音充满道路,形容群眾普遍不满,可稱為怨声載道;抱怨天,埋怨人,形容對不如意的事情一昧歸咎于外界,則是『怨天尤人』。

 

       “不怨”就是不要抱怨。 “以直報怨” 為德生之金科玉律,凡事都要“以德服人”,萬不可 “以暴制暴”。

 

       “恕人以消恨”即是說:普天下没有我所不能原諒的人,别人 “罵我、欺我、謗我、笑我、輕我、賤我”,我则 “忍他、由他、耐他、讓他、敬他、不理他、再過若干時且看他。” 寬恕别人,不是吃虧,而是無上功德,德生必須深刻明白其中處世之妙理也。

 

       怨恨無法解决問題,反而使惡化;通過寬恕與諒解,才能白我解脫。明“道” 識“德”,亦能使人化怨恨於無形,和睦共處。

 

      柳春芳師尊勸誡眾德生說:“不要終埋怨先師不顯靈,有德行的人自然有感應,無功無德者,自然毫無反應。為何無法與先師相通,首先要自我反省與懺悔,而不是無禮問先師。”埋怨已不對,語言無禮,更是不該,真正的德生,應該“不怨不恨”, 只有“心誠”才能“神人相通”也。

       

       一個人生前不要抱怨,才有和諧平静。師終時更不能“含怨而逝”,冤氣衝冲天,死後不得安寧。有什麼怨恨,都必須在生前化解。

 

       德生要擁有寬闊的胸懷,别人對不起我是别人的事,我絕不做對不起别人的事。如有機會,必須以德去渡化犯錯的人。先師的眼中,普天下没有不能改造的人,只要“怨恨”一放下,則己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