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德生入德教之門,都是想"增天爵邀吉亨"。欲得如此福德,要先學習理解《心典》所授德法德理,依教奉行,方能成就。一個德生不明玉皇大天尊所傳法門,豈不是入寶山空手回嗎?所以講解《心典》教理,是師尊賦與我們的責任。以下為俗子講《心典》的綱目,希望諸大德指教。
一、 祝香贊
~ 神人感通 – 是宗教定義
~ 師尊殿 – 是教所
~ 參拜師尊 – 宗教儀式具足
~ 扶鸞 – 人神感通的實踐
二、 起贊
~“道”的形象化
~“道”的化育,各正性命
~“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熟之、養之、覆之。
~“道”的參化育而歸真
三、 教不離德,德不離身,天命為性,率性歸真
~ 修道之謂教
~ 德為“道”之性
~ 天命以德為性,人以德為身
~ 率性,元亨利貞為性,回到真處
四、 有諸行藏,不欺不偽,不貪不妄,不驕不怠
~ 行為,禮也,乃德所含藏;
~ 八則為八戒也,乃履禮。
五、 塵世無魅、無侵損相害,無是非訟擾
~ 行八則,自修也
~ 是人類不相害的基礎
~ 沒有爭諍之苦
六、 赤心古樸,積精為神,水火刀兵不見,災疫疾厄不遇
~ 人生修行至此,身週環境改變,才有樸素生活,重生純正的赤子之心。
~ 進一步修行才能進行,以赤心古樸化為“精”湛的“潔炬之道”(《大學》)。
~ 人們就無須刀兵相向,因為“善”的伸展與回饋,萬物皆應而善之,水火、災疫、疾厄也不生了!
七、 恬愉自得,慧智潔淨
~ 有了第六項的境地,人的生活便安詳無苦了!
~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人們的智慧不再添惹塵埃,精神面貌方可追求達到有如晴空萬里般潔淨!
八、 有常持聖典,正覺開智,超凡化真
~ 心典雖短,但句句經典。
~ 教以引經據典,皓首窮經。
~ 以經為師。
~ 必然會覺悟、啟開智慧,此時就在“平凡”中超越凡俗,走上“真”之路。
九、 心廣體胖,家室安寧(《中庸》)
~ 常持心典者,心廣體胖,最低利益,也可得家室安寧。
十、 以增天爵,以邀吉亨
~ 再進一步,可積功累德,福蘊子孫,由人爵進積天爵,世世代代得到吉祥亨通。
十一、至誠無物,至妙至精
~ 至高層次,通達萬物宇宙之“道”性,了悟至妙至精之境界。
十二、道化成理,虔感至靈
~ 師尊把深奧的“道”用“理”托出,德生以此體解“大道”。
~ 要追求這個境界,唯有以最“虔誠心”能成就。
玉皇大天尊首先示教:
1. 在最苦難的環境,更加不捨眾生,更為努力普渡眾生。
2. 只有一顆“大悲心” 才能做出。
3. 有一顆大悲心度化眾生,在最苦難時期,要執行以最“大教化”,才能“渡一切苦厄,救一切蒼生”。
4. 何謂“大教化”:不說不知“道”、以聖人言啟迪生命的意義、以《經》教讓人始立於高處;言教解惑、身教感召、唯教育方能提升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