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教会历史记载
潮汕、香、泰、星马德教之创立
欲谈星马德教会之创立,应先明白潮汕各地德教会之慨况。盖星马德教会乃肇始於潮汕之缘故。当己卯(一九三九年)年间,潮阳县和平区英西港乡,有善子杨瑞德等,因监於中日战乱,炮火弥漫全国,人民流离失所,为祈祷战乱早息,地方安宁乃虔设香案,祷告上苍,并以其家藏珍存之柳乩,密祝祷请仙佛降鸾训诲,焚香顶礼历月,由于诚以格天,蒙杨筠松师尊,柳春芳师尊,降笔谕示:《末劫当头,生灵涂炭,惟有立善积德,方能渡人渡己》。并勉诸子立下宏愿,创设紫香阁於杨君家中。乩谕宣扬道德,醒化人心。并为邻近乡人赠医疗疾,施赈恤难;以及办理一切救济事业,造福地方,善誉日彰。所有乩示事迹,显赫昭著,极为邑人所歌颂。仅经年而名扬邻县,奠定德教之根苗。此即为潮汕德教会肇始创立之第一阁,也即是星马德教会之发源地。
庚辰年(一九四零年)春月,马君贵德因事赴和平,获参紫香之缘,即奉师命回归潮阳创紫清阁於南薰乡之家舍。后获当地知名人士之协助,举办明德补习学校,宣讲道德。此为潮汕德教之第二阁也。壬午年(一九四二年)再由马君贵德与诸善信,设鸾於汕头市潮安街阁名紫和。蒙协天阁关主栽,亲主阁政。并於是年五月二十二日,诸佛仙尊降鸾,颁赐《德教心典》经文。至今颁行海内外,万民虔诵,化民醒世。此为潮汕德教之第三阁也。
同年,紫和阁德友奉命赴澄海,倡组紫澄阁於澄城寄德轩。嗣并设立明德学校,藉以培育英才,宣扬道德。继又有明德善社之设立,及增建明德善社医务所,发展救济工作。此为潮汕德教之第四阁也。
甲申年(一九四四年)孟春,李君怀德因慕玄探奇,赴潮阳参紫清阁之鸾,奉师命创紫阳阁於潮安龙溪区。是年秋,柳师特将道祖原著《道德经》,改编为《道教意识》一书。此即为潮汕德教之第五阁也。同年三月,在马君贵德与李君怀德之协助下,再创紫雄阁於汕头之镇华里。五月十三日,蒙玉皇大天尊,孔圣夫子,道祖太上老君,同降鸾於紫雄阁之观德楼,宣讲道德经,启示德教乃我国之原始宗教。此即为潮汕德教之第六阁也。
嗣后德教分流广布,各地创立者,计有潮阳金浦乡之紫梅阁;达濠埠之紫豪阁;葛洲紫垣阁。创立善堂善社者,则有濠之崇德善堂;葛之明德善社。此外汕头之紫英阁、紫宗阁;潮阳之紫道阁、紫仪阁、紫元阁、紫环阁、紫华阁、紫榕阁;澄海之紫星阁、紫真阁、紫悟阁、紫明阁;潮安之紫原阁、紫溪阁、紫芳阁、紫兴阁、紫湘阁等,均为潮汕德教人士分别创立,期藉德教醒世化民,引人向善,导人以德,末劫得以化解。
丙戊年(一九四六年)仲夏,马君贵德与李君怀德同在葛洲紫垣阁执乩。师圣於绘竹图二十幅之后,乩突分裂为二。师谕示曰:《此乃应阁长之不详,及紫清、紫阳二位乩掌离别,分道扬教之征兆。》不久,李君怀德奉师谕派赴越南,为紫垣阁、明德善社筹募经费,任务完毕后转渡星洲。是年冬紫垣阁阁长张君祥耀,即告仙逝,而马君贵德亦於丁亥年(一九四七年)春初,前往香港从商,因日夕与潮汕旅港诸德友互相聚会,乃有在香港设鸾之念。至是裂乱之征兆,皆告应验矣!
香港德教会的创立:丁亥年(一九四七年)秋季,马君贵德与潮汕诸德友,在港之盘含道创立紫苑阁,是为香港创立德教之肇始。及后紫兰阁、紫因阁、紫蓉阁、紫香阁亦后创立於港九各地。历年发扬圣业,举办赠医施药,设立德教学校,成绩斐然。同时也为海外德教发展奠下基础矣!
暹罗德教之创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国华侨林君德悟,归梓省亲。因参汕市紫雄阁之鸾,受录德门。丁亥年(一九四七年)返暹时,奉师谕创紫辰阁於泰京。后师命陈君德泰再创紫玄阁。及后,二阁又联合组成玄辰总阁。至壬辰年(一九五二年),奉师谕再创紫真阁於泰京景福寺中。癸已年(一九五三年)春间,蒙泰皇陛下御驾亲临参鸾。而玄辰总阁,亦因环境之需要,改建新址,并改名为玄辰善堂矣!迨后,由泰京好德人士创立者,尚有世觉善堂、道德善堂及其他德教新阁,历年来对德教之宣扬,及社会福利事业与救济工作,皆有优良之成绩表现,与获得社会人士之支持。
星马德教会之创立:壬辰年(一九五二年)秋初,李君怀德因商赴暹港,回星后,与诸热心德教友好,谈及暹港德教之发展情形,各人心皆响往,后接香港德教会寄来师谕,命创紫新阁於星洲,乃先借里巴巴利律周温霖先生之屋宇为临时坛址,并於同年十月十五日依期成立,此为星马德教会展开之初史也。
申午年(一九五四年)孟春,马君贵德由港赴星,参加紫新阁迁阁之庆典,旋奉师谕创紫昌阁於马六甲。同年三月初一日,紫新同人,奉派赴巴株巴辖创立紫英阁。四月十八日,再奉师谕创立紫云阁於槟城。迨后,相继创立的有怡保紫明阁;雪兰莪紫芳阁;安顺紫逢阁;利丰港紫光阁;柔佛紫书阁;砂劳越紫霞阁;北海道紫威阁;森美兰紫森阁;邦咯岛紫邦阁;爪夷紫仪阁;哥打丁宜紫登阁;太平紫平阁;巴生紫生阁;丁加奴紫孚阁,迨至壬子年再奉谕於旧历四月十八日,创波德申紫德阁。六月十九日创居銮紫銮阁。九月二十日创文德甲紫亨阁。十一月二十六日创吉兰丹紫灵阁(奉谕创阁日期定为十月二十九日)。癸丑年旧历三月初三日创丰盛港紫林阁。乙卯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於美里创紫星阁。以上各阁,联合组织一个马来西亚联合邦德教联合会。共负推展德教之发扬,及办理各地之福利工作与慈善事业,成绩卓著,获得各地人士支持与爱护。
壬辰年(一九五二年),怡保辜务心先生与蔡君连登,因仰慕德教之宗旨纯正,且能造福社会,乃倡组济德阁於怡保,是为济系倡立之开始,嗣后,在辜阁长领导之下,联合各地热心德教人士,先后创立星洲济云阁;麻坡济新阁;雪兰莪济仙阁;太平济诚阁;十八丁济雄阁;淡滨济滨阁;芙蓉济清阁。最后,又会同大山脚赞化阁温阁长毓堂创立济阳阁於吉打亚罗士打。目前各阁对德教业之推动,施医赠药之进行,及各地慈善事业之办理,莫不尽力以赴,经获得良好声誉与社会人士之看重。
癸卯(一九六三年)年,威省大山脚赞化阁,吉打济阳阁,双溪大年立善阁,奉师谕创立紫阳阁於玻州加央。及后,又奉师谕创立居林紫翰阁;华玲紫华阁;栖兰紫峰阁;浮罗交怡紫文阁;峨仑紫津阁;勿洞紫虹阁;槟城浮罗山背紫滨阁;吉南巴冬色海紫天阁。各阁之创立,为时虽短暂,但目前已经步上轨道,对德业之发扬,当能日益进步。
此外,在各地热心德教人士倡导之下,创立的有:双溪大年至立善阁,霹雳巴眼色海之振善阁,星洲之济芳阁。创立善堂社的则有:双溪大年至明修善社,霹雳巴眼色海之明月善社;星洲之修德善堂,修德分堂,灵隐寺;柔佛麻坡之修德善堂,报德善堂;霹雳和丰之明德善堂;怡保之极乐社等。各善堂善社与德教会名称虽异,但宗旨与目标则一。而各善堂善社自创立以来,皆有良好之成绩表现,极得各地人士之赞许。
以上所陈述的,是德教在潮汕,暹港及星马发展之简史,而部分是取材於竹桥集成。如有遗漏或不对之处,尚祈各地德教老前辈,多多加以原谅与指正。
編者:早期“五教” 是指五倫常之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有節、君臣有義、朋友有信。有學人做研究,德會之“五教” 是指五倫常之教,更符合十德八則。後人以道教,佛教,儒教,耶教,回教解釋“五教” ,以 “德” 為共同之處。
紫系德教会史略
中国连年動乱,人民被迫外逃谋生,广东沿海乡民,凭著地理上的利便,离乡背井,梯山航海,南来星马,披荆斩棘,流汗沥血,惨淡经营,重建家园,过来,也把乡下的宗祠,乡会,私塾,寺庙等组织搬过来,紫系德教会就川页著这种发展趋势,随著潮籍乡贤的南来而香火相传。一九五二年,星洲紫新阁成立的圣命乩谕是来自香港紫系德教圣坛,在一群旅星商界好德善信通力合作下,成功创下星马紫系第一阁。随後循著传统乩谕创阁模式,先後创立呷州紫昌,柔佛紫英,槟城紫云,怡保紫明,雪隆紫芳,安川页紫蓬,利丰港紫光,新山紫书。一九五七年圣谕成立南洋德教总会,会员阁就仅有这九所紫系德教会。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四年,乩谕创阁圣命再传,成立古晋紫霞,北海紫威,芙蓉紫森,邦咯岛紫邦,爪夷紫仪,柔佛紫登,太平紫平,巴生紫生,丁加奴紫孚共九阁,这十八所德教会是依德教数理创立,前九阁归九一,後九阁属九二,都源自潮汕紫香一脉相传之紫系德教会!
在紫系九二创阁圣命将臻圆满之际,孚圣吕祖泄玄於大山脚赞化阁圣坛,闾释『十八先因九三有数,赞化数启九三圣命』。授命赞化,另创九阁,继九二之後,缘定九三,这九阁是紫阳、紫翰、紫华、紫峰、紫文、紫虹、紫津、紫滨、紫天!
一九六七年,安顺紫蓬圣谕乩示,紫系十八阁焚盘化柳,永不复鸾。质疑善信於一九六八年会聚星洲紫新,祷请师圣降鸾澄清封鸾真相,终获夜巡天神降四言诗解惑:『德教千秋,紫鸾圆周,精诚推展,人事善谋。』封鸾圣命应告圆满知照,不料三年後,另有九所新阁成立,创阁圣谕正是来自永不复鸾十八紫,这九阁亦认定遵循德教数理创立,继九一和九二之後,归属九三!这九阁是波德申紫德,文德甲紫亨,吉兰丹紫灵,丰盛港紫林,居銮紫銮,砂州美里紫星,沙巴斗湖紫辰,山打根紫善,淡边紫祥!
除了上所述,尚有众多奉圣谕创阁以紫字冠首命名德教会,散布星马城镇,诸如新加坡紫盈和紫经,雪隆紫嘉和紫联,霹雳紫霄,紫民和紫缘,大山脚紫济,北海紫道,吉打紫修,马六甲紫呷,安川页紫麟,东马亚庇紫瑞,纳闽紫乾,拿笃紫瑜。
环顾星马德教组织上百,名目上有紫、济、振、明、善社之别,紫系德教会占其半,抚今追昔,无负当年德教南传之圣愿,应可告慰在天之灵!